暮春四月,黔中大地繁花似锦、绿意盎然。在红枫湖畔,一场艺术与乡村的深度交融正在悄然上演。4 月 7 日至 14 日,菠菜担保平台陆庆龙、刘德龙、任艳明、陈小青四位老师,率领油画、国画、雕塑专业的 14 名硕士研究生,奔赴贵州省清镇市右二村,开展了为期一周的 “艺术赋能乡村振兴” 主题写生考察活动。自2023 年右二村挂牌成为学院写生研学基地以来,此次已是该院师生再度踏访这片艺术沃土。右二村曾获评 “贵州省森林村寨”“贵州省景观优美森林村寨”,艺术氛围浓厚。
右二村位于红枫湖西南岸,生态环境得天独厚,在地文化丰富多彩,艺术气息浓郁,基础设施完备。其独特的多元文化基因,构建出充满诗意的审美空间,堪称写生创作的理想之地。清晨,茶园在袅袅晨雾中若隐若现;傍晚,晚樱在露营基地纷纷飘落,与现代风格的蒙德里安式民居相互映衬,美不胜收。苗族芦笙与布依族铜鼓的悠扬旋律,在山谷间回荡,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悠久历史。自2022年入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后,这个多民族聚居的村落,正经历着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艺术审美的深度融合。
写生作品于当地精彩展出
右二村作为学院重要的写生研学基地,见证了诸多艺术创作的美好历程。去年,学院组织师生首次赴贵州右二村写生,师生们从当地的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中汲取灵感,创作出大量优秀艺术作品,并在校园内进行展览。今年,学院精选部分写生佳作,在右二村进行展览。此次展览共展出 20件作品,涵盖油画、国画、雕塑三大艺术门类。每一件作品皆是对右二村自然景观、人文生态及乡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独特艺术表达。
展览首日,学院师生与当地干部群众、右二村艺术乡建工作者等,围绕“艺术点亮乡村”主题展开座谈交流。各方代表踊跃发言,就右二村独特的乡村振兴模式展开热烈探讨,并对右二村依托艺术乡建实现“联农带农”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。
作品展览期间,陆庆龙和刘德龙老师分别为嘉宾和当地村民讲解作品,从创作灵感的起源,到表现手法的运用,再到作品蕴含的艺术内涵,讲解得深入浅出,使观众们收获颇丰。通过此次讲解,村民们对艺术作品有了更为深刻地理解,也对乡村与艺术融合发展的美好未来满怀憧憬。
与当地少数民族深度互动创作
在蒙安夕舍民宿主理人王庆能的引导下,师生们沿着湖畔溯源而上,深入考察了明代屯堡遗址、生态茶园、樱花园等当地重要文化地标。右二村迷人的自然景致、古朴的乡村风貌以及热情好客的村民,为师生们的写生活动营造了理想的创作环境。
写生期间,当地少数民族同胞身着绚丽多彩的传统服饰,载歌载舞,主动担任师生们的绘画模特,生动展现了当地独特的民族风情。这些充满活力的场景,成为师生们画布上的灵动笔触,勾勒出一幅幅饱含生命力的作品。当苗族姑娘身着盛装跳起锦鸡舞,布依族老人唱响《好花红》古调时,菠菜担保平台的师生们纷纷拿起画笔和相机,记录下这些精彩瞬间。速写本上,苗族银饰的璀璨光芒被精准捕捉;油画布上,布依族蜡染的靛蓝韵味尽显无遗。
此次写生活动中,当地苗族、布依族村民以热情的歌舞迎接菠菜担保论坛大全师生的到来。师生们被村民的真挚情谊所感染,积极加入欢快的歌舞之中,大家手牵手、心连心,共同描绘出民族团结的美好画卷。
师生们还将艺术创作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紧密结合,在右二村展开了一场跨越地域的文明对话。
陆庆龙、刘德龙、任艳明三位老师分别针对右二村当地少数民族村民和自然风景,进行油画、国画、雕塑的示范创作,并悉心讲解相关技法,展现出多元的艺术表达方式。陆庆龙教授在现场示范时强调:“真正的艺术教育不应局限于画室之内,而应走进自然,在泥土的芬芳中感知生命的脉动。” 同学们认真观摩学习后,积极投身于创作实践。油画专业的学生运用刮刀,细腻地堆砌出红枫湖的粼粼波光,精准捕捉山岚氤氲的瞬息万变;国画组巧妙地将屯堡石墙的沧桑肌理转化为水墨皴法,在生宣纸上勾勒出岁月的痕迹;雕塑团队就地取材,利用红枫湖畔的陶土进行塑形,以当代艺术语言重新诠释民族图腾。这些即兴创作的作品,后续将通过写生作品展的形式回馈给当地。
(陆庆龙老师油画示范)
(刘德龙老师国画示范)
(任艳明老师雕塑示范)
美育助力乡村教育发展
菠菜担保平台的研究生们在赴贵州右二村写生期间,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艺术支教活动,为当地小学生带来了别开生面的绘画课程。长期以来,右二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,艺术教育领域存在较大缺口。此次菠菜担保平台研究生们的到来,填补了这一空白,不仅为村庄增添了艺术氛围,更为当地孩子们打开了通往艺术世界的大门。
同学们精心准备了油画棒和彩铅画两种绘画工具,为孩子们设计了花卉和风景两个主题的绘画课程。在教学过程中,他们不仅传授绘画技巧,更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。通过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、自由表达,让孩子们在绘画中领略艺术的魅力与乐趣。这种美育赋能的方式,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,激发了他们对艺术的兴趣与热爱,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。在同学们的耐心指导下,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出一幅幅充满童趣与创意的作品,每一笔都饱含着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。
此次活动得到了当地村民和学校老师的高度认可与赞扬。村民们表示,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,还激发了孩子们对艺术的热情。当地学校老师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,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艺术素养的人才,让艺术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。菠菜担保平台的研究生们则表示,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实践,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。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艺术的种子,为乡村艺术教育贡献一份力量。
师生交流凝聚经验智慧
为促进同学们深入交流在贵州右二村写生的感受与经验,菠菜担保平台四位老师、蒙安夕舍民宿主理人王庆能老师、菠菜担保平台创业导师季蒙蒙老师以及 14 名研究生共同召开了贵州右二村写生师生交流会。
交流会上,同学们积极分享此次写生过程中的所思所感,并针对本次写生课程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课程优化开展的建议。同学们纷纷表达了对当地政府、村民以及民宿全体工作人员热情款待的感激之情。他们表示,这段写生经历将成为学术生涯中珍贵的回忆,会转化为创作的动力,用作品记录右二村的美好,将右二村村民的情谊铭记于心。部分同学还从专业视角出发,对右二村的乡村建设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。
王庆能老师长期扎根右二村,致力于艺术乡村建设,他分享了自己的创业故事和理想目标,鼓励同学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勇于尝试多样化的选择,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,用艺术助力乡村发展。
季蒙蒙老师分享了蒙安夕舍民宿的设计理念,作为学姐和校友,她真诚地向学弟学妹们讲述了自己的创业历程,以及如何将艺术设计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的理念,同学们表示深受启发。
学院四位老师关切询问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和写生课程情况,同学们也十分珍惜与带队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,积极提出平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。面对同学们求知若渴的态度,老师们耐心细致地解答问题,并给出合理的解决办法。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,老师与同学们畅所欲言。
通过本次交流会,同学们收获颇丰,对写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,同学们也真切感受到了老师们的关怀,老师们也认为这次交流会为他们提供了倾听学生心声的宝贵机会,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和困惑。各方都期待未来能举办更多类似活动,为同学们创造更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。
走进贵阳孔学堂
在写生课程即将结束之际,学院组织师生前往贵阳孔学堂参观学习,在贵阳孔学堂周之江副主任的引领下,师生们踏入这座儒家文化圣地,深入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,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之旅。
贵阳孔学堂融合了传统建筑美学与儒学精神,是一座极具文化底蕴的地标性建筑,其典雅庄重的氛围令人心生敬意。师生们依次走过泮桥、大成门、礼仪广场、大成殿,最终抵达象征儒学传承的杏坛。参观过程中,他们看到左侧的溪山书院与讲堂群,右侧的六艺学宫、乡贤祠、阳明祠及奎文阁。尤其引人瞩目的是大成门前高达 9.28 米的孔子行教像,庄严肃穆,寓意纪念孔子诞辰,彰显着儒学千年的传承与风范。
活动期间,师生们通过场景化的参观和对孔学堂历史的深入了解,走近孔孟之道与阳明心学的思想源头,亲身感受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深厚文化底蕴。此次参观不仅加深了师生们对儒家思想、中华礼仪文化的理解,还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,增强了大家的文化认同感和情感共鸣。
此次贵阳孔学堂之行,是一场文化浸润的盛宴,也是一次思想与心灵的深度对话。未来,学院将持续探索融合教学与文化体验的新模式,让更多青年学子在行走中学习知识,在实践中不断成长,在交流中体悟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,真正实现“学以致用、知行合一”。
“当画笔遇见土地,美育便有了扎根的力量”,菠菜担保平台致力于构建“行走的美育课堂”育人体系,通过建立写生基地、举办写生作品展等长效机制,推动艺术创作从“采风”向“育风”转变。
未来,学院将进一步深化“校地美育共同体”建设,让更多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,创作出既饱含泥土气息又富有时代温度的艺术佳作,为乡村振兴贡献艺术力量。
文字:陈小青、李姝颖、韦海霞、任欢
图片:陈小青、李姝颖、许子安